冯国良,男,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现任北京古船食品公司制造一部车间班长、制粉技师。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积极钻研制粉技术,成为企业技术攻关带头人。1996年荣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一、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技能水平 为了尽快成为技术能手,冯国良同志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年,北京365bet客户端下载_英国365bet体育_国内在365投注系统举办高级制粉工脱产培训班,冯国良特别想借此机会,学习现代制粉技术。可是,车间里人手紧、任务重,抽不出人员。于是他找到领导,诚恳地说:“作为一名生产班长,我要尽快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请领导批准我白天到学校学习,晚上回厂上班,绝不影响工作”。就这样他每天往返30多里路,白天学习,晚上跟班生产。通过一年的辛勤努力,他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取得了高级制粉工证书。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种专用面粉逐渐走俏。生产专用粉对设备精度要求较高,国内生产厂家均采用进口设备。考虑到进口设备需要大量资金,企业有困难。冯国良决定用现有国产设备生产专用粉,公司领导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鼓励他大胆实践,早日生产出专用粉。 说到做到,他一头扎进车间,对36个出粉点一个一个地取样分析,对平筛,一个仓一个仓地观察,一部磨子一部磨子地查找数据,适时合理地调整工艺流程,使生产工艺和设备配备达到最佳状态。每天晚上他都查资料、找数据到深夜。经过刻苦钻研,反复试验,终于用国产设备生产出专用粉,当年就为企业增加效益300多万元。 二、钻研业务,排忧解难勇争先 多年以来,冯国良同志不仅参加和主持了公司多项技术改造工作,每当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挺身而出。1993年,面粉厂进行设备改造,由于三楼风机底座太坚固,空间狭小,又怕损毁设备,施工队要延长工期,增加施工费用。熟知设备情况的他马上找到领导,要求自己干。厂领导担心地说:“这机座是70年代用麻花钢和角铁焊在一起,外面用水泥包着石子浇灌加固的,你们又没有干过,能成吗?”他说:“请领导放心,再不好干的活我们也要把它啃下来!”。他和工友们一人手扶钢钎,一人抡起大锤就砸,一锤一道白印。他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胳膊震得生痛,晚上回家,手上的血泡还在往外溢着鲜血,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最后经过五天的奋战,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 2003年,非典突袭北京,一时间,面粉供应告急,公司根据市政府指示,每天向市场供应1000吨面粉。负责生产的冯国良同志带领工人,日夜坚守在生产车间,连续两个月不间断生产。期间父亲因心脏病发作住院,他都顾不上照料,只是打个电话吩咐一下家人好好照料,就又全身心的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圆满地完成了“抗非典,保供应”的政治任务。 三、技术革新,增产节约做贡献 为打造中国名牌,公司制定出了一套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新标准的实施也给生产环节带来了问题——出粉率下降,按照制造一部一年的生产量计算,公司因此每年将损失近200余万元的效益。怎样才能既提高产品质量,又保证出粉率不降低呢?冯国良同志积极主动带领技改小组人员通过现场勘测,查阅资料,绘制图纸,最终,仅花费了不足万元设备改装费便解决了其它企业需要几十万元才能解决的问题。为使质量管理再上新台阶,他先后对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小麦接收与储存、小麦清理、小麦制粉和成品包装四个工序的二十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严格的过程控制程序。实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有效控制,进一步稳定了产品质量,保证了食品安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需求,为“古船”品牌的发展,打造责任型企业做出了新贡献。 四、言传身教,为企业培育新人 作为车间班长,冯国良同志深知,要使先进的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中每个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他自觉担当起“传、帮、带”的任务,每当新职工入厂,他总要不辞辛苦,手把手的传授制粉工艺,每个月都要给工人们讲技术课,几年下来,大家的业务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2009年全国制粉工技能培训及鉴定中,他所带出的15名徒弟,全部一次性获得国家四级职业资格证书。 |
来源:
|